“你童年经历的很多事情,可能决定了你成年后的行为。”这句话最近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讨论,尤其是围绕一个引发热议的概念——“玻璃孩子”(Glass Child)。
据注册社工兼心理治疗师@NadiaAddesi解释,“玻璃孩子”是指那些有特殊需求兄弟姐妹的孩子。他们的父母往往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照顾另一个孩子身上,导致玻璃孩子的需求被忽视。
这些孩子从小被“训练”成表现得一切都很正常,但实际上:他们可能感到自己的需求未被满足;习惯隐藏自己的痛苦;经常承担起“家长的治疗师”或“家庭的帮手”角色。
心理健康内容创作者Melissa Gallagher分享的视频中提到,玻璃孩子可能经历过以下情况:
🎭 表面坚强,内心脆弱
🧹 像家中的“保姆”一样
🌀 隐藏自己的挣扎
🙇♀️ 感到被忽视和遗忘
🤝 成为“讨好型人格”
💔 承受焦虑和抑郁
⏳ 感到需要“完美”才能被认可
许多网友在视频评论区分享了自己的共鸣:
“我的家人需要我时,我总是一个人撑着。”
“我妹妹有学习障碍,但她会因为一些小事被表扬,而我的努力常被忽视。”
“我终于意识到,我的长子可能是一个‘玻璃孩子’,真希望我30年前就懂得如何更好地对待他。”
Addesi建议父母面对这种情况时,应该承认并向孩子道歉,并采取行动:每周安排60分钟与孩子沟通他们的感受和需求;每天睡前花5分钟谈谈心;让孩子知道,“你需要特别照顾你的兄弟姐妹,但我们也一样关心你。”
Addesi表示,“玻璃孩子”并不是一种诊断,而是一个让人理解童年影响的概念。即使成年后也不晚,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慢慢疗愈:
1.探索童年对自己的影响;
2.逐步在关系中优先考虑自己的需求,尽管一开始可能很不习惯;
3.学会修复自己与他人关系,创建健康的自我认同。
4.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看见和被听到。无论你的童年多幺艰难,现在依然是疗愈的好时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