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BS(瑞银)的首席经济学家Paul Donovan指出,现在很多美国的有钱人其实不觉得自己有钱,尤其是在谈到“财富税”或“遗产税”时,很多人会说“这些是给百万富翁的税,不是我”,但他们可能在纽约曼哈顿有一套两居室的公寓,实际早已符合“百万富翁”的定义。
他还说,社交媒体正在扭曲人们对财富的感知。即使财富分布没变,但看到网络上晒的豪车豪宅、名人生活,很多人就会觉得“自己过得不好”,对自己的财富产生误判。
贝恩公司(Bain & Company)的报告指出,现在消费者越来越避免高调炫富,不太愿意买那些一看就知道很贵的奢侈品。尤其是在社会对贫富差距的关注升温时,“奢侈品羞耻”正在重新出现。
这种现象其实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就出现过,那时有钱人甚至要求奢侈品店用普通白纸袋包装商品,以免被看到提着“名牌袋子”走在街上。
如今,在中国,一些政策也在引导富人不要炫富,以缓解社会不满情绪,而这种趋势也正在向西方国家蔓延。
贝恩公司建议,奢侈品牌要从“贵”和“炫”转向“文化”和“创新”,因为人们现在更关注品牌背后的理念、设计和价值,而不是只看价格标签。
富人的钱还在涨,只是花法变了虽然很多富人不炫富、也不自认是“有钱人”,但他们的财富增长速度并没有减慢。Paul Donovan说,现在的富人花钱重点从买东西变成了“玩得开心”,比如出国旅游、精致餐厅、去看Taylor Swift的演唱会,还有穿新衣服发Instagram。
他总结说:“不是富人变少了,而是他们的消费方式在改变,让人产生‘他们低调了’的错觉。”